天通苑社区有了昌平法院法官工作站
2014-05-19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一间10多平米的办公室,简单的几张桌椅,悬挂于墙的工作规则以及庄严的法徽……5月9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东小口法庭社区法官工作站在该区天通东苑第四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社区里来了法官,以后有个什么事儿解决起来就更方便了!”现场的一位阿姨兴奋地说。
短短几分钟的揭牌仪式后,东小口法庭法官程杰带着书记员快步走进工作站。今天是第一天“到岗”,程杰打算将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放在这里调解。
案子的原告是来自外地的“80后”小伙儿小李。研究生毕业的小李在北京一家IT公司找了份工作,为了节约开支,一年多前,他来到天通苑租房。
“本想着这里离市区近、周围设施齐全、租金还不算太贵,就租间卧室。没想到竟然遇到黑心的二房东,不退我押金,还不让转租!”
原来,小李与被告王某曾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赁王某承租房屋中一间次卧,租期为1年。半年后,小李想退房,便找人继续承租。可当王某与新租户协商租金价格和租赁期限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房屋没有转租成功,小李只得继续承租房屋。合同到期后,小李要求王某退还押金,王某不同意。小李就把昔日的“房东”告上了法庭,要求其退还押金1300元,并赔偿其他各项经济损失共计8千余元。
“小李先别急。咱们天通苑社区大,来这租房的年轻人特别多。你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你毕竟也住了将近半年多人家的房子。咱们今天在这,就是看看双方能不能再谈谈,把问题解决了。小李,你在城里上班,这来回的路费、误工费也是成本啊!”
听了程法官的话,小李稍稍平静些,嘴里嘟囔着:“这倒是,我也不想再来回跑了。不管怎么说,得退我押金。押一个月的房租,我还提前交了一个月的,等于拿着我两个月的押金呢!”
“被告呢,你们什么意见?”
“我们同意调解,可对方的要求太高了,我们给不起。”
“具体能给多少?被告律师你可以给被告本人打个电话。”
……
最终,在程杰耐心地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解除合同,给付小李1700元押金、租金等费用”的调解协议。整个过程历时30分钟。
“天通苑是亚洲最大的社区,涉房屋类案件多。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租房遇到纠纷的情况很常见。”趁着双方当事人在调解笔录上签字的时候,程杰法官与笔者聊起来,“有了这个工作站,可以减少原、被告赶赴法庭的时间。同时,在‘自家院儿里’调解,也能消除当事人诉讼的紧张感,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
管辖着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地区的东小口法庭,年均受理1800余件案件。昌平法院副院长何马根介绍说,设立社区法官工作站,把先前法官们到居委会进行普法宣传、为居民解决纠纷的模式固定下来,是该院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近民、便民、为民的平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和基层矛盾化解,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以后每周五下午三点,我们都会在这儿,您尽管来!” 工作站内,程杰热情地向社区居民“打着广告”。靠近门边的桌子旁,年轻的法官谢婧也在忙着调解一起法定继承纠纷。在短短2个小时内,程杰和谢婧已经接待了社区居民十余次,为他们解答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诉讼程序等各类法律问题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