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群众路线 到群众中“赶考” 北京法院新录用人员到群众中接受培训、上党课——北京法院新录用大学生现场教学暨教培工作者主题党课侧记
2013-09-16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八月底,碧空如洗,暑热也渐渐褪去,北京迎来了她最美丽的秋天。
8月28日下午,北京法院新录用的272名大学生及38名教培工作者分组深入3个基层法院及社区、企业、农村开展现场教学暨主题党课活动。这是北京法院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践行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目标开展新录用大学生初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法院提升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质效的有益探索。
今年北京法院招录的272名大学生中,20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平均年龄仅26.4岁,是典型的“三门干部”。如何让他们“接地气”是十分现实、紧迫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人民法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初任培训中的双重意义:今天,作为教育对象的新录用大学生对于法院培训工作而言是群众工作的对象,因此初任培训要遵循群众工作的规律;未来,将成为法官的新录用大学生是法院工作目标的践行者,又是群众工作者,因此初任培训要以培养合格的群众工作者为目标。”北京高级法院副院长吴在存如是说。几经研究论证,北京高级法院党组提出按照造就首都法院接班人与群众工作者的标准培养他们。
紧扣群众路线“为民”主题,走进昌平法院和天通苑社区
在参观昌平法院“司法为民图片展”过程中,新录用大学生们久久伫立在一张照片前,讲解人员正在详细地解说:“65岁的当事人成某因交通肇事损害赔偿诉至我法院。考虑到成某经济困难,立案法官为其办理了缓交诉讼费的手续,主审法官决定先予执行赔偿款2万元用于治疗,后经审理判决被告赔偿43.1万元。执行程序中,加快执行进度,经多方努力,执行到了部分款项。图为执行法官上门将执行案款和司法救助款送到成某手中。通过对确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当事人提供司法救济和司法救助,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大家走进立案大厅,见到了立案排队叫号机,感到十分新奇。在征得法官同意后,一中院新录用大学生李志祥领号立了一次案。这位“当事人”说:“我刚到执行庭工作,立案庭还是第一次来。刚才我等了3分钟,2号立案窗口的法官询问了我的诉讼请求,给了我一份《诉讼流程引导书》和一份《诉讼风险提示书》,并向我告知了选择诉讼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需要准备的材料。原来立案是这么回事,我能够体会原告坐在窗口时的感受。”
“考虑到天通苑社区居民多为‘上班族’的情况,担任助理审判员2年以来,我开‘夜间庭’和‘周末庭’83次。对于因为工作而没有时间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就主动向他们建议夜间或周末开庭,如果双方同意就进一步协商确定开庭时间,尽力满足当事人的特殊要求;对于行动不便的当事人,我会选择上门开庭;对于需要‘出现场’的案件,在现场勘验取证的同时进行巡回审理,并争取当庭宣判。”在“我的梦•中国梦”宣讲环节,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东小口法庭的谢婧娓娓道来。或许是同龄人的缘故,学员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位“社区法官”一一作答。
下午4点20分,87名新录用大学生走进了天通苑社区,这比原计划有所推迟。大家在鳞次栉比的居民楼间结队穿行,还在谈论刚才的所见所闻,但都有意无意地压低了声音。
在东一社区设在地下室的活动站里,居委会主任张红英介绍了社区的特点和居委会的主要职能,“天通苑社区是亚洲最大的居住社区,邻里纠纷也相对较多,再就是涉及从城里搬来的‘空巢老人’的赡养、继承纠纷也比较多。我们居委会发挥人民调解职能,解决了一部分;复杂一些的还要靠东小口法庭的法官们来处理。”
朝阳法院新录用大学生倪世欣述说了她参加现场教学的感触:“没想到我们平常生活的小区里有这么多故事,有这么多样的法律需求,也没有想到居委会做了这么多工作,化解了这么多矛盾,更没有想到‘社区法官’是这么办案子的。”
紧扣群众路线“务实”主题,参观海淀法院和联想集团
“海淀法院是‘全国优秀法院’,培养出了‘时代先锋’宋鱼水、‘法官妈妈’尚秀云等一批‘全国优秀法官’,推出了多项在全国法院系统有影响力的改革举措。”通过观看《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专题片,新录用大学生们了解了海淀法院60年的风雨历程,感受了求真务实的审判工作作风。
南大厅宽30米、高10米的宪法墙前鸦雀无声,面对用中、英、法、俄、西五种金色文字镌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员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宪法的权威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
“当事人进行诉讼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实现权益,所以法官的首要任务在于直接给当事人提供解决纠纷的合理方案……只要有一线调解的希望,判决永远是第二选项,因为调解更有利于及时、彻底地解决纠纷,实现案结事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一切力量化解矛盾,争取又快又好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全国模范法官、民二庭副庭长李红星结合自己办理的案件介绍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李红星工作法”,其间数次被学员们热烈的掌声打断。
大客车快速行驶在通往联想集团的路上,车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集中培训期间新录用大学生们第一次走出课堂。
在联想体验中心,他们找到了自己曾经或正在使用的电脑、移动存储设备和手机,十分亲切;记者还与他们一起亲手体验了未上市的Lenovo新品。
联想集团副总裁张子宽致辞:“高院把全市法院新入职大学生的首次现场教学放在联想。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大家分享联想成功的理念和3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电脑厂商的历程。大家是未来的法官,希望你们了解、关注、支持我们民族企业的发展。”
“高院按照‘党建带队建、队建促审判’的思路,与3个基层法院联合举办现场教学暨‘到群众中赶考’主题党课,既是到全市法院新录用大学生中‘赶考’,接受学员对现场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是到全市法院教培工作者中‘赶考’,接受他们对主题党课的评价,并根据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即时整改,提升全市法院培训工作的水准。”北京高级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吴久宏介绍了现场教学暨主题党课设计的初衷。
“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安排了八、九个环节的内容,既有特色工作方法介绍又有实地考察和座谈,实现了审判工作与培训工作的无缝对接,提供了相当大的信息量,非常直观、生动。在当前法院工学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对我们远郊区县法院特别有借鉴意义。这种形式的主题党课也对我们专门从事法官培训工作的同志也是一次系统提升。”平谷法院教培科副科长赵晓琳谈了她的感受。
紧扣群众路线“清廉”主题,深入门头沟法院和琉璃渠村
“廉洁是生命线,法官的港湾,从这里起航,誓把公平正义实现;廉洁是蓝天,法官的圣坛,在这里翱翔,勇将法治理想推向前。……”北京法院《司法廉洁之歌》久久回响在门头沟法院现场教学的课堂上,生动的歌词、优美的配乐引起了新录用大学生们的广泛共鸣。
门头沟法院副院长、纪检组长安辉与学员们交流时循循善诱,“虽然各位刚刚步入法院大门,还没有独立办案,但是手中仍然握有一定的权力,也存在渎职的可能性。随着职务的变化,你们的作用日益重要和关键,随之而来也会有当事人、亲朋好友、相关单位的请托,面对的风险、诱惑也会越来越大。这需要我们务必要保持克制和清醒,务必要有拒绝的勇气和智慧。”
斑驳的房舍、蜿蜒的巷道、百年的窑址、千年的古树……“门头沟最美丽的山村”龙泉镇琉璃渠村迎来了94名新录用大学生。
“故宫的琉璃瓦都是在这儿烧的吗?”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村子附近的山中盛产页岩,是制造琉璃的绝佳原料,故宫的太和殿、北海的九龙壁,所用的琉璃都是这里出产的。”村支部书记李明解答了大家的疑问。
“这就是山区民房的散(sǎn)水部分。邻里之间常常会因翻建、维修房屋、滴水等问题在这儿发生纠纷,有时就是几厘米的事儿,甚至会大打出手。”斋堂法庭副庭长姚远飞一边介绍,一边在地上划出一条直线。“门头沟98.5%是山地,民房见缝插针建得特别紧凑,这方面的案子非常多。审理过程中少不了现场勘查与收集证据。这就要求主审法官了解民居的结构,叫得准各部分的名称,还要熟悉山区群众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和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再有,法庭法官一般都是当地人,更要把握住清廉的底线,否则老百姓不答应,抬头不见低头见,在法庭也就待不下去了。”
听到门头沟法院法官们如此生动的讲授和发自肺腑的感言,新录入谷一致认为不虚此行。
“今天的现场教学起到了引航的作用,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基层法官们司法为民的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意识和司法智慧与经验;切实体会了各阶层群众对司法审判的要求和期望。今后,我们要向广大群众学习、向优秀法官学习,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顺利实现向法院合格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培训班副班长、大兴法院新录用大学生赵雪表达了全体学员的心声。
披着夕阳的余晖,各路“人马”满载而归,重新投入他们紧张而充实的集训生活。
责任编辑:梅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