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法院“1+2+2”模式促青年法官快成长
2013-09-27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青年法官在审案过程中脑子里应该始终绷个弦,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程序规范……”近日,在密云法院内部举办的“法官论坛”上,太师屯法庭副庭长赵玉福和众多青年法官,交流着自己的“审案秘笈”。
密云法院每年都会举办数次“法官论坛”,集聚老中青三代法官,让青年法官在与经验丰富的法官交流过程中得到快速进步。据了解,“法官论坛”是法院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法官快速成长,提高业务水平的方法之一,今年,该院继续落实 “人才兴院”方针,创新了“1+2+2”人才培养模式,即打造一个培训基地、搭建两个学习平台、强化两种培训方法。通过这种模式,加大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法官的良性成长。
据介绍,密云法院近年来不断引进优秀应届法学毕业生,目前,该院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101名,占总干警人数近二分之一。干警年龄构成日趋年轻化,面对这些初生“牛犊”,怎样让他们快速由学生转换到法院干警的角色,更好接地气、挑大梁,成为摆在院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密云法院推出“1+2+2”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打造一个培训基地是指让青年法官轮流到双井、溪翁庄、巨各庄、太师屯这4个基层法庭进行岗位锻炼,从基层学到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搭建两个学习平台是指定期举办“法官论坛”和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开辟日常咨询、专业研讨、重大事项论证三大专家咨询渠道;强化两种培训方法是指开展“已赛促训”和“已评促训”活动,让青年法官在活动中取长补短。
“我刚当法官的时候审过一个案子,当时想得特别简单。”青年法官吕书义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张三借给李四钱,由于都是朋友,双方也没打欠条。后来张三起诉李四还钱,李四却以没有证据为由,拒绝还钱。我当时以为张三肯定败诉了,但通过院里与经验丰富的老法官交流,他告诉我可以调取银行记录和听取证人证言。最后在其它证据的支持下,还了张三一个公道。”
“事情看似很小,但是通过这种‘拔苗助长’交流学习的方式,这些青年法官们增长了智慧,学到了经验,对以后的工作都是受益匪浅的。” 法院政治处主任夏连宝说。
责任编辑: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