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量:7744555698

首页-法院要闻-法院工作报告-正文

开庭公告
开庭公告
减刑假释类公示
其他
全站检索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年工作报告

2020-02-21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2020年1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寇  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9年的主要工作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正确指导下,全市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紧紧围绕首都中心工作,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市法院新收案件983654件,比上年增长9.9%,结案973048件,增长8.9%,其中,市高级法院新收案件26773件,结案23608件。
  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全力维护司法公正
  全市法院紧扣群众呼声、锐意改革创新,着力强化审判监督、统一法律适用、缩短办案周期、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推动审判质量效率加快提升。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88.5%,审判质量综合指数81.13,比上年提高0.92,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反映审判质效的“执行合同”指标,北京得分排名全球第五,其中“司法程序质量”连续两年获全球最高分。
  强化审判监督,提高审判质量,促进司法尺度统一。市高级法院修订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在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同时,明确院长、庭长监督范围和职责清单,实现动态监管、过程公开、全程留痕,促进有序放权与加强监督相统一。修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充分发挥审委会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讨论决定重大案件的作用,2019年市高级法院审委会讨论重大案件28件,讨论审判指导文件27件。制定关于统一法律适用的工作办法,完善类案检索、案例指导等制度,市高级法院选编典型案例2720个,《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中国审判案例要览》采用北京法院案例495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开展案件质量专项评查,各法院自查案件51108件,市高级法院抽查690件,对评查发现的问题,全员学习讲评,逐项整改提高。继续推进司法公开,上网公开裁判文书495241份,应公开文书上网率达99.9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网上直播庭审195758场,比上年增加9.88倍。制定规范和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工作办法,8135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149796件。
  强化审限监控,缩短诉讼周期,切实为当事人减轻诉累。开展超审限案件专项整治,对各法院延长审限、扣除审限情况开展实地检查,对全市法院长期未结案进行逐案排查,一年以上未结案减少23.6%。在全国率先成立集约送达中心,建立电子送达数据库,全年发送电子送达50.1万件,电子送达使用率达到50.8%,民商事案件平均送达周期缩短43%,为法官减少60%以上送达事务性工作。制定对外委托鉴定评估工作办法,上线委托鉴定评估工作平台,对鉴定评估各节点实行信息化监控,鉴定评估平均用时缩短至40个工作日。
  强化诉源治理,依靠改革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努力缓解案多人少矛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精神,在全市法院一体推行“多元调解+速裁”工作,落实“四个统一”,重塑诉讼流程,科学配置审判力量,基层法院用21.6%的民商事法官在诉讼前端解决了65.4%的民商事纠纷,前端调解速裁团队结案平均用时比后端减少21天,这一机制得到最高法院总结推广,为全国法院开展多元化解和诉讼服务“两个一站式”建设提供了北京经验。实行“编随案走”,制定北京法院政法专项编制动态管理办法,落实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推动审判资源向审判一线倾斜、向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法院倾斜。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减轻法官事务工作负担,积极参与市政法办案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努力实现法条自动推送、类案智能检索、文书自动生成,提升了审判工作效能,法官人均结案达到374.8件。转变“以案件数量论英雄”的观念,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运用典型案例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减少纠纷发生,针对易发多发的物业、供热等纠纷,发布了4批40个典型案例。主动融入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制化精准普法,以“法律十进”、“京法巡回讲堂”、“京小槌”普法微动漫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和谐校园、无讼乡村创建,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全民守法。通过诉源治理,全市法院新收案件增幅从上年的16.3%下降到9.9%。
  强化诉讼服务,切实便利当事人参加诉讼。研发运行“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实现网上预约立案24小时不“打烊”,全年网上立案159409件,京津冀法院在全国率先实现跨域立案全覆盖。升级完善12368全天候热线服务,全年接听群众来电51.7万次,群众来电平均等候时间降至30秒以内。上线“北京移动微法院”,完善“微律师”服务平台,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案件查询、材料提交等12项服务70余万次。推出接诉即答、接单即办联系法官便民服务机制,健全“厅、网、线、微”联系法官通道,建立“收、转、办、督”工作模式,全年接收联系法官诉求47954条,办结47190条,诉求回复率达到98.4%。
  强化执行攻坚,坚决破除影响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藩篱。认真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1号文件”,巩固前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全年执结案件263744件,比上年增长21.3%,执行到位金额1217.3亿元,增长37.3%,实现核心指标不掉线。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加大联合信用惩戒力度,依法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7万例,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购买高铁票飞机票等措施117.7万人次。完善执行查控系统,在实现房产、车辆等9类财产信息网上查询的基础上,增加在线查询公积金功能,探索将企业族谱分析功能纳入执行办案系统,为查找被执行人实际控制人、关联公司提供支持保障。强力攻坚财产处置难题,健全网络拍卖机制,网拍财产13311件,网拍成交额278.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3.4%和86.4%。
  二、紧紧围绕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切实履行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使命
  坚决承担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政治责任,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要指示精神,依法从严从快审结一审涉黑涉恶案件106件457人。加大“打伞破网”力度,审理涉保护伞案件11件11人。加大“深挖彻查”力度,逐条核查中央督导组交办线索,对近五年已审结刑事、民商事和执行案件进行两轮排查,共移转线索750条,已立案84条。加大“打财断血”力度,依法追缴罚没财产3亿余元,坚决摧毁黑恶犯罪经济基础。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做到司法建议“一案一发”。严格依法办案,防止“拔高”或者“降格”处理,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对染指基层政权、欺压残害百姓的涉黑犯罪主犯陈海涛依法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实施“套路贷”、骗取老年人房产的涉黑犯罪主犯林国彬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有力巩固执政基础、清除社会毒瘤、维护一方安宁。
  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对煽动颠覆国家政权、间谍、暴恐等犯罪依法重拳出击,昭示国家主权、政权安全不容挑战的法律底线。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高压态势,依法严惩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对1166人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法审结“西单大悦城杀人案”等重大案件,有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严惩非法集资、利用网络电信实施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结此类案件870件,对“成吉大易”“华赢凯来”等重大集资诈骗案主犯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同时,深入做好追赃减损工作,努力防控社会风险、金融风险,“e租宝”案完成财产归集和集资参与人登记核实工作。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此类案件213件,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决落实中央反腐败斗争决策部署,依法严惩职务犯罪,完善刑事诉讼与监察程序衔接机制,审结张少春、莫建成、张化为、刘强等职务犯罪案件459件,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和制度,对3名公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发挥庭审实质作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在少年审判中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做好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心理疏导等工作,帮助未成年犯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结合网络名誉权侵权案件,就引导青少年网络言论提出研究报告、发布倡议书,用法治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发挥司法服务发展、促进创新、保障民生的职能作用
  坚持首都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依法服务保障“三件大事”。审结涉“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案件3529件,对企业和市场疏解、大棚房整治、中轴线申遗等过程中的解除租赁、拆迁腾退等案件,加大矛盾化解力度,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拆除违法建设提出法律对策建议,促进拆除违法建设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在全市法院推广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等做法,积极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促进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和化解。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依法妥善解决延崇高速、京张高铁建设等工作中的矛盾纠纷125件。依法审理执行涉军队停止有偿服务案件23件,为做好涉军停偿下篇文章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依法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围绕脱贫攻坚,审结涉农村土地承包、乡村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等案件2946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围绕污染防治,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监督支持行政机关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健全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审结环境污染责任纠纷58件。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信用卡、证券、保险等案件113584件,市高级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排查预警机制,促进了金融纠纷的预防化解。
  依法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出台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权益的若干意见,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确保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严防超标的查封企业财产,两起案件入选最高法院善意文明执行典型案例。将全市破产案件集中到北京破产法庭管辖,在全国法院首推破产财产网络拍卖,注重发挥破产重整制度盘活资产、挽救企业的作用,审结破产清算案件639件,在高新技术企业万瑞飞鸿公司破产重整案中,以公开竞争方式引入1.8亿元战略投资,重新激发了企业活力。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市高级法院牵头落实“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任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推动设立破产审判专项经费、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对律师、破产管理人等开展四轮大规模宣传培训,与世行专家多次磋商交流,为我国营商环境评估排名大幅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依法服务保障创新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分解细化26项具体工作任务,北京法院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类型最全、数量居全国前列,发挥了服务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作用。审结专利案件2024件,加强了对高新技术和前沿领域技术成果的保护。审结商标案件24971件,依法制裁假冒商标、攀附知名企业商誉等行为。审结著作权案件51195件,在全国首例“图解电影”案中,依法明确影视作品商业化开发与合理使用的边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发展。北京互联网法院按照市委“更进一步”指示要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司法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建成“天平链”,解决电子证据存证认证难题,深度运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执行“一键立案”,成为司法领域智能合约技术全球首个落地应用,全流程在线审结案件40083件,通过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等一系列典型案件的审理,促进了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和网络强国战略实施。
  依法保障民生福祉。审结家庭邻里纠纷54394件,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在遛狗未拴绳导致邻居摔倒伤残案中,判决赔偿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近30万元,网民纷纷表示“要引以为戒”,发挥了司法的教育、评价、规范、指引功能。审结物业、供暖等纠纷72026件,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法律问题开展调研并向党委政府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营造良好居住环境。建立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审结人身伤害、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42200件。加强司法救助工作,对生活陷入困境的652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017万元。
  四、紧紧围绕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素质能力,着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审判队伍
  加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院、全面从严管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审判队伍。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确保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实行项目化整改、销账式管理,切实做到为民司法、公正司法。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和党小组建设两个制度规范,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审判队伍政治素质不断提升。一年来,全市法院共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法院等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49项,获奖集体45个,获奖个人87人,宋鱼水获评“最美奋斗者”,赵鑫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等荣誉称号。
  全面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审判业务、审判研究、改革创新、人才聚集“四大高地”,实施首都法院人才支撑行动计划,开展学术讨论会、司法业务技能比赛、司法实务研究专家评选、司法改革微创新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与高校合作对涉外商事、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审判人才开展专门培训,北京法院在学术论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在最高法院编发的司法改革典型案例中,北京法院入选案例达到15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最高法院召开的多元调解、诉讼服务、审判执行、互联网司法、调查研究、教育培训等会议和国际论坛上,北京高院都作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开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加强内部管理”活动,对5家法院开展司法巡查,对法庭和立案、诉讼服务窗口开展视频巡查检查,切实整改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集中通报违纪案例,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处理违纪违法21人。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全市法院533名法官获按期晋升、择优选升,加强对法官及其家属的安全保障,支持法官依法履行职责,提升了法官职业尊荣感、使命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一年来,全市法院牢记审判权来自人民,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方面监督。认真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刑事审判工作情况。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件督办、及时反馈,办结代表建议37件。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结委员提案26件。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开展“走进法院、走近法官”系列活动347场,邀请代表、委员参与研讨座谈,旁听庭审、见证执行,代表、委员参加1330人次。自觉接受检察监督,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100件,改判、发回重审51件。
  过去一年,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委坚强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工作,切实推动了全市法院工作新发展。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向各位代表、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诉源治理有待加强,新收案件增幅虽有下降但案件总量仍在增长,案多人少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审判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审判质量效率仍需进一步提升;制度落实有待加强,审限管理、裁判说理等制度的执行需要更加严格;全面从严治党有待加强,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压力递减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全市法院高层次人才数量还不够充足,有的干警政治意识、司法理念、办案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极少数干警甚至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全市法院将坚持问题导向,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不争虚数、不务虚功,切实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

                 2020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20年,全市法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更加注重加强监督管理,更加注重提高审判质效,更加注重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大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审判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构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体系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机制,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北京法院形成生动实践。
  始终坚持服务大局,为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刑事犯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从严从快惩治黑恶犯罪,对照三年为期目标要求,大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围绕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度融入党委统一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实现“多元调解+速裁”制度机制定型化,广泛开展精准普法,落实“四个一百”和“三个全覆盖”,加大以案说法工作力度,促进首都社会治理现代化。
  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效率。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牵引,实现全部商事案件网上直接立案,努力做到全年均衡结案,提高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合议、送达、裁判说理等各项审判制度规范,认真执行干预司法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开展审判质量评查,强力推动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健全接诉即答、接单即办机制,确保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力争反映事项办结率100%。大力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坚持公正善意文明执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执行难源头治理。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突出制度建设主线,实现各项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会贯通,推动公正司法制度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强化审判工作全流程监督管理,实现案件办理自动标识、智能追踪、监管留痕。认真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优化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等程序,健全电子诉讼规则,切实提高司法效能。加强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建设,研究推动高中级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建设现代化智慧法院应用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系统集成,深入参与市政法办案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扎实推动区块链技术司法应用,更好发挥现代科技服务审判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监督管理的作用。
  始终坚持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审判队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全员政治轮训,推行政治理论集体学习日制度,实施青年干警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激励干警担当作为。以人才高地建设为牵引,推动各方面人才梯次化培养、集群化发展。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扎紧制度篱笆,提高制度执行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确保法官清廉、队伍清正、司法清明。
  各位代表,全市法院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最高法院正确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