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2013年工作综述
2014-03-11 来源: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2013年,北京法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司法公开,不断提升司法公信,一年来,北京市三级法院工作亮点频现,实效显著。
认真履行审判职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2013年,北京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理各类案件,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建设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过去的一年,北京法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依程序办案,审结韩磊摔童案、首都机场爆炸案、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及涉铁路部门系列案、吉林省原副省长田学仁受贿案等一批大案要案,彰显了法治尊严。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化解社会矛盾为重点,依法审理民商事案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首都改革创新。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完善审判组织建设,成立首家知识产权专业人民法庭——中关村法庭,试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的审判机制,推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度,推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诉讼权益,保障首都重点工作开展。
2013年,北京法院受理案件420430件,同比上升1.7%,审结404022件,同比下降1.4%,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7.5%,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97.6%,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4%。
全力维护司法公正 提升司法公信力
公正司法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最大期待。北京法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司法为民工作引向深入,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和信任。
围绕“立案难”、“执行难”等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诉讼当事人的意见建议,制定《关于落实司法为民规范立案工作的若干意见》,统一立案审查尺度;探索开展网上预约立案、网上送达,减少了当事人往返法院的次数,加强了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在建立执行信息查询中心的基础上,与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建“查、冻一体化办公系统”,实现账户查询、冻结一次完成,有效防范资产转移,提高了执行效率。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上传“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供社会公众查询,全年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205条。全市法院全年执结案件95076件,执结标的额240.2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86.9%,同比提高了7.9个百分点。
北京高院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全国高级法院中率先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心理评估、轻罪犯罪记录封存等工作机制,强化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重视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与市妇联签署《关于在全市法院建立妇女维权工作机制的意见》,推动设立妇女维权合议庭。
为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诉讼服务,北京法院着力建设了诉讼服务机构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标识统一的“四统一”诉讼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诉讼服务规范化。全市法院诉讼服务机构全年开展诉讼引导58万人次、案件查询16万件次。
深化司法公开 以公开促公正
司法透明是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基础。北京法院着力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努力以当事人能够感受到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
2013年,北京法院提出司法公开走在全国法院前列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2014年1月1日起,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外,北京法院所有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传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和中国裁判文书网,将案件事实认定、裁判说理、法律适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为实现审判、执行全程公开,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和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梳理出18类60项上网公开内容,为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继续深化庭审公开,加大庭审直播力度。在保障公民旁听庭审的基础上,北京高院建立的全国首个庭审直播网每日进行庭审直播,已累计直播7527期。开通北京法院官方微博“京法网事”,指导全市21家法院建立官方微博,实时播报李某某等人强奸案、首都机场爆炸案、韩磊摔童案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大要案审理情况。自2013年6月上线至12月31日, “京法网事”发布信息1335条,关注网民达到96万。
以“法院开放日”等活动为契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和群众来法院旁听庭审、征询意见建议,在公众的有序参与中破除司法神秘,增强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律师监督,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建立与北京市律师协会的定期沟通机制,推动解决律师反映的司法公开、诉讼便民、律师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实现司法公正,关键在队伍,重点在基层。
2013年,北京法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一系列论述精神,增强了公正司法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全市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履职情况开展司法巡查,建立了整治“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北京高院每名院领导都到基层法院窗口单位,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的司法需求,通过向当事人发放满意度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按照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北京高院制定《首都法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完善优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实训化培养机制,选任优秀资深法官组成“法官教学师资库”,对预备法官、初任法官开展“一对一”职业训练,培养高素质审判队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举办“第二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以比促学、以赛促训,提升审判技能;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开展了学习宣传宋鱼水、姜颖、赵海、刘黎等先进典型的活动。2013年全市法院3人被评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2人被评为首都十大青年法学家,57人被高校聘为兼职教授,涌现了一批专家型领军式人才。
北京法院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市委领导下,成立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优化了首都审判工作格局;指定北京铁路两级法院管辖部分民商事案件,平衡了审判任务压力;健全考评机制,修订审判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发挥了考评机制的激励引导作用。
2014年,北京法院将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首都意识、责任意识,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